唐朝皇帝武则天杀女封后,杀子登帝,人性全无居然也有人唱赞歌

日期:2017-09-28 07:32:19 作者:fuli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标题:唐朝皇帝武则天杀女封后,杀子登帝,人性全无居然也有人唱赞歌

49年之后的史学界因种种原因对武则天抬高过甚,即便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推崇女政治家,人品、政绩胜于武则天者也大有人在,不必非要给武则天翻案。武则天杀女杀子,为人上既凶残无人理,其治国也因为欲图称帝而乏善可陈,浪费了其颇为可观的政治才能,本文讲述武则天与二子李弘、李贤的权力之争。


显庆四年,长孙无忌自缢于黔州,宣告了由“废王立武”引发的权力斗争结束。在李世民死后的第十个年头,唐高宗终于击败了所有政治对手,独揽大权。百余年来主导政局的世族门阀,也就此走上了衰亡之路。


 

后宫干政,二圣临朝

1

正当志得意满的高宗准备励精图治,如其父太宗一般开创伟业之际,缠绕他一辈子的噩梦从天而降。就在长孙无忌自尽后的第二年,高宗的风疾第一次发作,在病痛的折磨下,皇帝开始对繁重的政务力不从心。


可偌大的唐帝国,几乎每天都有要事等着皇帝裁决,尤其是大老虎长孙无忌被清算后,皇权空前强大。


贞观年间,太宗遇到大事还要和宰相们商议后再拍板,而现在,高宗一日一朝,亲力亲为,宰相只需把皇帝批复的奏折看一遍,安排下去即可。


现在皇帝陛下生了病,没办法正常完成工作,为了维持帝国的日常运转,必须要暂时把权力下放给其他人了。


把好不容易抢到手的权力再还给大臣?对舅舅还心有余悸的李治来说显然不现实。


让太子监国?不好意思,这个时候李弘小朋友还不到十岁。


那就只有皇后了。在丈夫的支持下,37岁的武则天开始步入政坛。


唐朝皇帝武则天杀女封后,杀子登帝,人性全无居然也有人唱赞歌|文史宴.jpg

武则天初掌朝政

随着李治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,武则天对政务的染指也从开始的偶尔帮忙发展到了后来的日常工作,后人在评价此事时,大多抱着事后诸葛亮的心态,指责高宗纵容皇后干预朝政,埋下了武则天代唐称帝的祸根。


其实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,在太子年纪尚轻,群臣不敢信任,皇帝有因病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,让皇后从旁协理政事,也不失为一个选择。


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力,高宗在鼓励武则天参政的同时,进行了又一轮政治清洗。继长孙无忌一党覆灭后,宰相李义府、上官仪,废太子李忠等反对势力先后被剪除。


上元元年,唐高宗李治自封为天皇,封皇后为天后,帝后并称二圣。武则天从后宫走向朝堂,以公开的形式参与朝政。


太子早逝,李贤封储

2

就在二圣临朝的次年,即上元二年,被高宗夫妇寄予厚望的太子李弘因病去世,年仅24岁。


对此时已年近半百的高宗而言,李弘之死无疑是极为沉重的打击,这种打击除了来自于晚年丧子之痛外,还源于李弘之死打破了高宗之前的权力交接部署。


按照高宗之前的规划,日益成年的太子李弘会逐渐取代母亲,成为父亲在朝廷上的主要助手,直至继承帝国的最高权力,为此李治多次命太子监国以培养他的执政能力。



孝敬皇帝李弘

天不遂人愿,也许是出生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,也许是受到武则天的逼迫,这位性情仁厚的太子比他的父亲更为体弱多病(根据史料记载分析,李弘应该是死于肺结核),二十多岁就一命呜呼,甚至有传言是武则天毒死的。


李弘之死让帝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,为了表达对此的痛惜,高宗又一次打破祖制,追封这位没有当过一天皇帝的儿子为“孝敬皇帝”,以帝王的规格为爱子修建了陵墓。


对李弘的追思持续了一个月,为了尽快稳定因皇储早逝而变幻莫测的朝堂,高宗下诏,封自己的第六子,即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为新太子。


比起英年早逝的兄长,李贤有更加强健的体魄和更为过人的天赋。他出生在永徽五年父母前往昭陵的途中,同年就和大他三岁的哥哥李弘一起被封为王。


长大以后的李贤容貌俊俏,天资聪颖,深得父亲的喜爱。高宗曾对扶持自己上位的老臣李勣夸赞道:

“ 

我儿已读《礼记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,过目不忘。他再三朗读‘贤贤易色’,我问为何如此,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这句话,可见他的聪慧出自天性啊。

为了让这个聪明好学的儿子有伴,高宗把刚参加完科举的少年诗人王勃派到王府辅佐李贤,二人颇为投缘。


然而好景不长,年少轻狂的王勃因为一篇斗鸡的文章触怒天颜,被高宗以离间皇子的罪名赶出了王府,落水而死。当然,这件事情并太过没有影响高宗对李贤的宠爱。


为让新太子尽快熟悉业务,高宗在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(当时李治、武则天在东都洛阳)的同时,亲自为他安排了几位大臣做助手,分别是张大安、格希元、刘纳言等人。


这些人都是著名学者,文学界泰斗级大佬。他们除了帮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外,还有一项重要任务,著书立说!


唐代的宫廷斗争在历朝历代中几乎可以说是最为激烈,尤以高、武两朝为最。在宫斗的过程中,皇亲国戚们都以著书立说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,从而增强己方的社会影响力。


早在贞观年间,魏王李泰就招募学者编纂了《括地志》,并将其作为自己夺嫡的筹码。高宗初年,国舅长孙无忌主持制订了著名的法典《唐律疏议》,与罗马法并列为东西方法律的典范,影响深远;李弘生前也组织学者编成了文集《瑤山玉彩》五百篇。


李贤作为新太子,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威望,著书立说也不失为捷径,在太子的带领下,几位东宫属官注释了南朝史学家范晔的《后汉书》。


又让监国,又有创作,可高宗似乎对新太子的地位还不放心,为了进一步向朝野表明李贤是帝国未来的接班人,他亲自下诏表扬太子,大意是说,太子李贤才德双全,工作认真负责,还爱读书,肯用功,朕对他非常满意……


凭借着高宗的大力扶植和自身努力,李贤在不长的时间里获得了部分大臣们的认可,开始在大唐朝廷组建自己的政治势力。

 

母子失和,纷争再起

3


李贤在朝堂的日益崛起,让他的母亲深感忧虑不安,自显庆年间参政至今,武则天已在朝廷站稳脚跟,成为帝国除丈夫外最有权势的人。


长子李弘死后,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,在丈夫的默许下,武则天组建了自己的政治班底。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、著作郎元万顷、周思茂、胡楚宾等人以编写《列女传》、《臣轨》的名义(又是著书立说),从北门出入皇宫,参与决策,世人称之为“北门学士”。


当此之际,太子李贤却锋芒毕露,逐渐在朝廷成势。历经废王立武和其后多年政治斗争的武后心里清楚,待到高宗去世,李贤继位,自己这个皇太后就得退出朝堂,呆在后宫养老,这对权力欲极强的武则天而言,自是无法容忍。


而对雄心勃勃,意气风发的李贤来说,要想在父皇死后乾纲独断,掌握最高权力,母后无疑是最大的障碍。昔日亲密无间的母子俩,围绕着高宗身后的权力分配,变得日益敌对猜忌。


为了警告这个不听话的儿子,武后将《孝子传》和《少阳正范》赐予李贤,暗示太子不守孝道。武后的斥责让太子心生怨愤。


正在此时宫内传出了太子并非武后所生,乃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武顺和高宗的儿子的流言,让本就紧张的母子关系雪上加霜。



章怀太子李贤


皇后娘娘和东宫不和,高宗陛下的头疼病更厉害了。想自己打登基以来,隐忍了整整六年,从从舅舅手中把大权抢了回来。


几十年来,平西突厥,灭高句丽,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,好不容易坐稳了皇位,国泰民安,本以为可以好好享几年乐,老婆儿子又掐起来了。


懊恼之余,皇帝陛下准备解决自己的家庭纠纷。一开始,高宗还抱着和事佬的心态,试图缓和皇后和太子的紧张关系。


可随着两宫的斗争日趋明显,高宗无奈的发现,妻儿之间的矛盾已经无药可救,自己只有在二人之间做出选择了。


后来的事实证明,深思熟虑之后,李治又一次站在了妻子一边。为什么会这样?回顾一下唐代的历史,我们就不难发现原因。


刚才说过,高宗之所以允许武则天干政,是为了防止宰相做大,危及皇权,默许武则天招揽北门学士,亦是想用北门学士来分宰相之权,达到强化皇权的目的。


问题是,既然宰相不靠谱,儿子就绝对可以信任吗?作为贞观年间皇子夺嫡的参与者和胜出者,李治对此想必是心知肚明吧?


李渊去世那年,李治已八岁,耳闻目睹父辈一代的殊死搏杀,年幼的雉奴见识到了帝王之家骨肉之情的脆弱。而现在李贤在朝中羽翼渐丰,让李治回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所作所为。


偏偏血气方刚的太子爷自我感觉良好,处处向自己那位英明神武的爷爷看齐,李世民有秦王府十八学士,李贤也组建了自己的东宫班底;李世民倚仗军功威胁兄长的太子之位,李贤也向母亲发出了挑战……种种行径惹恼了武后的同时,也让李治感到了威胁和不安。


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二子十孙同日毙的凄凉晚景,李治无论如何不想再体验第二遍。


仪凤元年,高宗召郝处俊、刘仁轨、薛元超等人议事,一番叩拜之礼后,高宗对大臣们说:

“ 

朕的风疾日盛,目不能视,希望退居大内,由天后主持朝政,众卿以为如何?

皇帝话音未落,宰相郝处俊反驳道,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,不传太子而传天后乎?


现在皇后和东宫正较着劲儿,皇帝说这种话,摆明了是护着皇后,你要护着老婆没关系,但你要是想把你爷爷你老爹打下来的江山传给那个女人,我们死都不答应!


迫于群臣反对,高宗不得不收回成命,但皇帝对于皇后太子之争的态度,已然显而易见了。



 

崇俨遇害,东窗事发

4


恰在此时,一位大臣的离奇死亡,敲响了李贤政治生命的丧钟。


此人名曰明崇俨,方士出身,入宫之后的主要职责,首先是给皇帝陛下看病,再是陪皇帝陛下聊天。


或许是得罪了太子殿下,又或是看出了帝后对太子的不满,想趁机立下易储的大功以求今后的飞黄腾达。最近几天,明崇俨常在皇帝耳边念叨,看太子李贤的相貌,并非帝王之材,倒是相王李旦相貌更为尊贵。


叫明崇俨这么一说,本就对李贤心生警惕的高宗更加疑神疑鬼,不巧的是,明崇俨说出此话之后不久,就突然被人给杀了。是个人都会怀疑到太子头上了。



小人物颠动大朝局


眼见高宗对太子起了疑心,一位御史很及时的把奏折送到了皇帝面前。


奏折的内容很简单,太子的好基友(李唐皇室很多人都好这口)赵道生仗势欺人,在京城横行不法,民愤极大,请陛下为百姓做主。


很快,赵道生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。一番严刑拷打之下,赵道生承认,自己看不惯明崇俨挑拨皇帝父子,自作主张杀了他。


如果说此前的种种只是怀疑的话,接到大理寺官员奏报的那一刻,李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太子对自己权力的威胁。


原因倒不仅仅是太子纵容好基友杀了明崇俨,更要命的是,明崇俨除了是皇帝的弄臣外,还负责治疗皇帝的风疾之症,现在太子的基友杀了皇帝的医生,也就表明,李贤不希望父亲有康复的那一天。


再不收拾这小子,真要荣升太上皇了!以搜查赵道生杀人凶器的名义,宰相裴炎率御林军冲入了东宫,在马房里发现了大批兵器铠甲。


兔崽子,你还真想造反啊!


薛元超、裴炎、高智周三人组成了专案调查组,经过对相关人员的审查,得出最后结论,太子李贤于东宫私藏兵甲,图谋兵变,证据确凿。


调露二年,皇太子李贤废为庶人,数年后流放巴州,所藏兵甲尽数焚毁,以儆效尤,东宫属臣张大安、刘纳言等贬职流放,高政被家人私自处死,太宗幼子曹王李明连坐伏诛。


前往巴州之前,李贤给父母献上了一首诗,表达了自己不幸生在帝王家的无奈:

“ 

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

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

三摘尚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

 

高宗殡天,武曌夺位

5


李贤被废后,武则天第三子英王李显被立为皇太子,才能不及两个哥哥的李显,在政治上自然无法与母亲抗衡。


面对李显能力不足和武则天日益做大的局面,高宗权衡再三,决定将帝国的未来托付给武则天。


弘道元年,唐高宗李治驾崩,享年五十六岁。遗命太子李显继位,军国大事有不决者,取天后进止。


数月后,武则天借故废掉了李显,改立相王李旦为帝,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,独揽大权。


次年,为斩草除根,在武后的授意下,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,逼迫李贤自尽。曾经意气风发,颇受瞩目的皇太子,终究沦为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。


天授元年,在依次铲除了宗室亲王、李唐老臣等诸多障碍后,武则天登基称帝,改唐为周,开启了新一轮权力博弈的序幕。


99.7%的人还阅读了:

千古之谜,神秘失踪的五位皇帝,最后一位最

汉朝时汉顺帝“八使出巡”的历史反腐大

宋朝黑科技立功了:一支穿云箭狙杀敌帅,换 

唐朝皇帝李治,大周皇帝武则天,两帝合葬墓 

盘点那些死于非命的唐朝皇后!

唐朝后宫中的皇后和妃子是怎样排序伺候皇帝的?
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