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医明妃传里的明朝皇帝,才是真的最传奇

日期:2017-03-07 10:37:47 作者:fuli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女医明妃传里的明朝皇帝,才是真的最传奇。近期,一部名叫《女医明妃传》的电视剧火了,刘诗诗演明代女名医谈允贤、霍建华演明英宗朱祁镇,而被大家所熟知的“黄公子”黄轩则演英宗的同父异弟朱祈钰。两个男人为了同一个女人拼尽全力。不过,历史上他们兄弟俩之争并不是为了女人,而是为了高高在上的皇权。

女医明妃传里的明朝皇帝,才是真的最传奇.jpg

电视剧开头桥段与历史无关


电视剧的开头有点雷人,光天化日之下东厂的人竟敢追杀当时还郕王的朱祈钰,这桥段太颠覆人们的历史观了,其实文艺作品嘛难免会改编的情况,历史上英宗派东厂追杀郕王朱祈钰是根本不存在的。在朱祈钰没有答案是兄弟和睦,手足情深。

虽然朱祈钰出身卑微(生母是戴罪的宫奴),但作为嫡长子身份的朱祁镇并没有对朱祁钰另眼相看。遇上逢年过节,朱祁镇还不记忆了赏赐朱祁钰。就连当时的直臣李时逸(当年骂明仁宗的那位)都曾由衷称赞说:陛下兄弟相亲,国之福也。


如果没有意外的话,朱祁镇会一直做他的皇帝,而朱祁镇则是安心地做一个地方藩王,逢年过节这位藩王弟弟会登门给皇帝哥哥拜年,互致问候。不光电视剧开头交待背景与历史开了个玩笑。

还有明代女名医谈允贤的生活年代也与电视剧里的情节大相径庭,历史上的谈允贤出生时,朱祁钰已死了,没有过几年朱祁也死了。所以啊,千万不能把电视剧当历史看。



土木堡之变是人为还是巧合?

历史上的1449年,是个极不寻常的一年,明英宗被太监王振忽悠御驾亲征瓦剌军,,结果爆发土木堡之变,明英宗兵败被俘。一时之间,朝野震惊,京城人人自危。


面对社稷存亡的时刻,有个人站了出来,这个人就是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山间”于谦。于谦为了稳定政局,鼓舞人心,振奋士气,他做了四件事,第一事先稳住惊慌失恐人心,对贪生怕死提出”南迁”言论大臣“可斩也”;第二件事,为了除去害群之马,惩处一些王振余党。第三件事,为稳定时局和粉碎瓦剌阴谋,拥立朱祁钰为皇帝;第四件事,组织军民誓死保卫京师。

这场危局在于谦精心组织下,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,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,政局也趋于平稳。

后世对这段历史,存疑较多,说1449年的时候,以大明当时的实力,会有“土木堡之变”那样的败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。那不是久无战事,军备荒驰的年代,当时离宣宗亲征平乱才多少年?而且瓦剌也不是突然有的,那些年每年都会下诏边关修设军备,以防瓦剌,从经济角度来讲,瓦剌就更不能与大明同日而语了,怎么就能一下子吃那么大个败仗,连皇帝都成了俘虏?


土木堡之变到底是人为还是巧合呢?史书上说到“土木堡之变”时,总是将原因归结到皇帝亲征和王振“一反常态”按正常人数回赐瓦剌使臣,有人却说从整个战事过程来看,通敌卖国之迹是非常明显的(不管是守将弃城逃窜,还是近城将领见死不救,亦或是战略位置失守情报却不知等等)。


“失态痛哭”哭醒贴身侍卫

在“土木堡惨败”后,明英宗朱祁镇沦为瓦剌人的俘虏。但《明史》中的记录,无论怎样危险的遭遇下,在凶狠的敌人面前,他都保持着大明天子的高贵气度。

而淡定的朱祁镇,也有一次载入历史的“失态痛哭”:一次他的侍卫袁彬身患重症,昏迷不醒,朱祁镇焦急万分,在百般医治无效后,朱祁镇趴在袁彬身上,放声嚎啕大哭起来,没想到这一哭,却把一只脚已经迈进鬼门关的袁彬,硬生生的给“哭”醒了。


与敌人结交成为好朋友

朱祁镇被虏期间一直住在瓦剌可汗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的营帐中,日子一久,伯颜帖木儿发现这个大明皇帝气度不凡,面对危险淡定从容,伯颜帖木儿是打心眼敬服朱祁镇,没事时找他聊天,陪他吃饭,安慰他,对他那叫一个好啊,就连朱祁镇回北京时,伯颜帖木儿亲自护送千里,直到大明边陲。临别的一刻,这位戎马一生的硬汉子,面对朱祁镇泪如雨下,依依惜别。


英宗回朝,代宗难安

自从朱祁镇被俘后,大明不能一日无主。于谦等人也是这么想的,于是提议孙太后要拥立朱祁钰为帝,随后朱祁钰称帝也是板凳上钉钉子的事。等朱祁钰坐上皇帝位,手握大权后,初次尝到皇权的滋味的他再也不想坐回王爷了。北京保卫战之后,明军多次击败瓦剌。瓦剌首领也先见此,便想放了明英宗,借此求和。他想放,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。

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,他不悦,说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这个皇帝。这个时候,于谦说,您已经当了皇帝,即便他回来,帝位还是您的。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,便派人去瓦剌接触,看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
使臣杨善这一去,居然就把太上皇接回来。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。一锁就是七年。从内心来讲朱祁钰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,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,对他的一举一动,都严加防范。朱祁钰竟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,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,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。


夺门之变后,角色再一次互换

英宗皇帝在度过了几年囚徒生涯后,1456年末,景泰帝病重,无法躬行皇宫大礼。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,估计景泰帝不行了,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,准备迎请英宗复辟。

之后,二人密禀孙太后,取得了她的允许。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,石亨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,接着迅速赶到南宫,请英宗复登大位。到东华门,守卫大声喝止,英宗高喊:“朕太上皇帝也!”东华门随声而开。 五更时分,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景泰帝升朝,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,宫门大开,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:“太上皇帝复位矣!”


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,匆匆整队入宫拜贺。 次日,英宗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、大学士王文,并将一批大臣、太监下狱。正月二十一,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。时隔八年之后,31岁的英宗再次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宰。这一事件史称“夺门之变”,也称“南宫复辟”。 “夺门之变”后,英宗指斥代宗“不孝、不悌、不仁、不义,秽往彰闻,神人共愤”,宣布废他为郕王。


失去帝号的朱祁钰被迁到西内永安宫居住,病情不久趋于恶化,于1457年正月十九离世。 代宗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?史书记载不一。有一种说法是:“景泰帝之驾崩,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。”


景泰帝死后,英宗毁其生前所建寿陵,以亲王礼葬于京西金山景泰陵,不仅有贬谪之意,更有折辱的成分。1475年,英宗之子宪宗以其叔叔“戡乱保邦、奠安宗社”于国有功,追复其皇帝身份,改谥号为“恭定景皇帝”,接着命有司缮修陵寝,其祭飨与诸皇陵享受同等待遇。

嘉靖时期,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改建,还把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色琉璃瓦,但景泰帝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。因此,景帝陵独居金山,景泰帝也成为明朝惟一不在十三陵安葬的皇帝。






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