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经济发达,为何不将其转化为军事优势?

日期:2022-10-28 09:26:49 作者:fuli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
古往今来,军事实力都是每一个国家极为重视的。只有国家的硬实力强大起来,外敌才不敢轻易来犯。

古代以盛唐时期为例,国家版图逐渐扩张,周边小国也定时来进贡,皆屈服于唐朝的国力,更为唐军强大的实力所震慑。唐朝得以有很长的和平时间用来发展文化、经济,也是以军事实力强大为前提的。

但到了宋朝,在军事实力方面却非常拉跨,一度向外敌缴纳岁钱以求暂时的安稳。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萌芽,文化方面也百花齐放,历代君王却唯独不抓军事,显得软弱可欺,一时间外敌来犯的次数明显增多。

军事实力的提升,需要用大量的钱财来支撑。但宋朝时期经济发达,国库充盈,拿钱出来支持军事操练并不困难。为何不将其转化为军事优势,反而放任其进一步衰退呢?

这背后,不仅仅是“花钱办事”那么简单。军事实力的提升,在当时有着非常多的阻碍。


“繁荣”的宋朝

虽因军事拉跨,屡屡赔钱求和,宋朝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好。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,宋朝确实曾经达到古代时期的巅峰,连盛唐也不能相比拟。

从北宋开始,宋朝的手工业发展迅速,民间兴起许多小作坊,改变了只能俯身田地、靠天吃饭的谋生方式,一部分人靠手工业发家。且因造船业发达,对外贸易也开始发展了起来,巅峰时期甚至与五十多个国家通商,商品经济发展地发展了起来。

经济发达、钱币流通量大,因此还催生了“交子”的诞生。从铁钱到纸币交子,也见证了宋朝经济的腾飞。


在文化方面,在宋朝也达到了巅峰时期。国家重视文化教育,私塾教育也进行得如火如荼,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便出现于此时,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出在宋朝。教育的普及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,除了文学之外,医学和算学等也得到了发展。

经济文化两开花,但唯独军事上处处受制于人。

军事实力一直处于落后状态,以及也是来自朝廷的安排。自北宋建立之初,就提出了“偃武修文”的政策。为了巩固中央集权,还是推行以文人主政的形式,逐渐弱化军事将领的权力,由此也会导致部队实力下滑。

偃武修文利于宋朝初期的发展,但随后此项政策一直没有得到改进,一味轻视军事也开始呈现弊端。到了后期,宋朝军事实力无法再与敌国抗衡,只能不断妥协求和。昔日强盛的宋朝,也在一步步走向灭亡。


财政压力大

宋朝经济虽一度趋于各朝代前列,但实际上用钱的地方太多,财政上真正可用于转化为军事优势的钱并不多。究其原因,在于朝廷养了太多官员,光是养官员,就使得朝廷财政苦不堪言,又何谈用来支持军事呢?

宋朝沿袭前朝的科举制,选拔的官员数量本该是差不多的。但宋朝皇帝深信“先平内部,然后可以御外侮”,将朝中臣子安抚好了之后,外患也不用再担心了。

重用有才能的官员自然有利于朝廷,但宋朝犯了一个大错:只重数量而无视了质量。期间大肆招文官,远远超出了科举制选拔出的官员数量。宋初的时候,全部有品级的文武官员人数大约三千人,到了宋仁宗时就暴涨到二万四千多人。


除了正式官员之外,没有品级的小吏同样数量惊人,一度达到了数十万之多。

宋朝的上一代,唐朝昔日以文治闻名,唐太宗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文官。但宋朝取士完全不考虑实际所需,唐朝取进士三四十名,宋朝时直接翻了十倍,取进士三四百名。严重超过实际所需的官员数量,使得整个朝廷人山人海。

但官员数量多了,对应的职务也没有多起来,以至于许多官员无所事事,空有一个虚名,却无实际职务。同时朝廷也没有妥当的安排,以至于有官员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,“居其位不知其职者常八九”。


除了官职混乱之后,大宋天子还尤其喜欢赐官。王室宗亲、大臣的亲信,在一定年龄之后都可入朝为官。如此随便且泛滥的冗官,使得宋仁宗时期,官员数量达到一万七千之多,远超唐朝。

过多的官员没能推动国家发展,却使得国家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。官员虽不做事,但俸禄还是照领。光是给俸禄,就要花去大量的钱。

长期的冗官、冗兵、冗费之下,朝廷财政已经吃紧,又何谈花钱去提升军事实力呢?


外敌崛起

两宋时期显得军事尤为弱小的一部分原因在于,外敌变得越来越强了。

北宋时期,游牧民族的实力达到了历史上最强的地步。宋朝君王并非完全没有想到要提升军事实力,但面对强大的外敌,他们并没有想到合适的军事战略。

鉴于前朝曾出现武将拥兵自重、威胁朝廷统治的情况,宋朝统治者对于分权给武将显得尤为谨慎,因此用了更繁琐的方式来管理军队。

每过一段时间,将军手下的士兵就会进行一次大洗牌,故意让将军难以拥有相熟的士兵,也就大大减少了相约谋反的可能性。

但这也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。一旦战争爆发,将军和士兵不相熟,没有形成一定的默契,打起战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,使得败战连连。


外敌崛起,但朝廷内部制度僵化,没有臣子想出更好的改革方式,便更显得敌强我弱。在这样的双重矛盾之下,宋朝的军事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。宋朝统治者能想到的只有花钱赔款,向外敌求和,却难以想到用来提升军事优势。

目光狭隘、对外敌的恐惧以及内部的僵化,都促使两宋走向“积弱”的地步。经济和文化带不动军事,君王没有意识到军事落后的严重性,也就难以用心思在提升军事能力上。后期对游牧民族逼得节节败退,也是必然的结局。

宋朝虽常打败战 但也曾出现过英勇善战的将军。抗金名将岳飞也曾风光一时,一度逼得金人败逃,若乘胜追击,或许结局不同。但南宋政府也习惯屈服,最终十二道圣旨将岳飞追回,情愿不战而自动屈服。


“跪习惯了”的朝廷,自身支棱不起来,对军事也就没有那么重视了。尽管财政压力大,长期冗官冗费,宋朝还一度花钱买和平,定期向外敌缴纳岁钱以保暂时的平安,无人想到用省下的钱来发展军事。

又或者说,根本想不到如何发展军事。长期压制武将,军事改革僵化,拿不出好的军事战略改革,在军事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。以经济繁荣在几千年历史中闻名,但同时又积贫积弱,军事不振,宋朝以其自暴自弃式的统治,导致了最终必然的结局。
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