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朝谋圣姜子牙 千古人龙出临泉

日期:2017-03-23 08:47:40 作者:fuli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  “一手托起三圣人”的兵家鼻祖、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何地人也?千古以来众说纷纭。但综合考察比较,以新蔡说(今安徽临泉说)最具说服力。为了便于读者评判,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姜子牙的生平。


  正史上的姜子牙


  姜子牙名尚,又名望,字牙(一说字子牙),号飞熊,俗称姜子牙、姜太公。有资料显示,他享年119岁。



据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记载,姜子牙年轻时穷困潦倒、很不得志,直至七八十岁了,才因为到渭水钓鱼见到了周西伯姬昌,使命运发生根本转折,周西伯“与语大悦”,叹曰“吾太公望子久矣”,故姜子牙又号“太公望”。周西伯把姜尚请到自己的车上,一同坐车回到西岐,并拜他为军师。也有另外两种说法:一说姜太公见多识广,年轻时曾当过纣王的小官,因纣王无道,后来弃职不干了,才到处游说诸侯,但没有遇上知音,最后才投奔周西伯;一说姜太公原为海边上的一个隐士,周西伯被拘羑里后,受周西伯大臣散宜生、闳夭之招,慕名而投西伯。三人为救西伯,准备了许多美女、奇货献给纣王,才赎出西伯。西伯返周后,拜姜太公为军师,与姜尚密谋推翻商政权。“其事多兵与奇计,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,皆宗太公为本谋”。因而,太公被后世尊为“谋圣”。在姜太公帮助下,周西伯内修德政,处事公平,妥善裁决了虞、芮两国间的纷争,被后人称赞为上承天命的文王。后来,西伯征讨崇、密须、犬夷三个死命效忠商纣的小国,大规模建设丰邑,逐渐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政权归服周室。这些胜利的取得,大多出于姜太公的谋划。


  文王死后,武王姬发继位,尊姜太公为师尚父,信任有加。姜太公助武王会师盟津(今孟津),使天下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人,检验了战前的统战效果。二年后,纣王杀王子比干,囚大臣箕子,更加动摇了民心。姜太公见时机成熟,力排众议,促使武王发起讨伐商纣的牧野之战,追杀纣王于鹿台,商朝遂灭。姜太公在帮助武王祭告天神、庆祝胜利的同时,立即开仓济贫,安抚民心,并通过封高比干墓、释放箕子、迁九鼎至周等措施除旧布新,振奋民心。


  武王在灭掉商朝、天下初定后,把姜太公封于齐国,定都营丘(今山东临淄),姜太公成了齐国始祖。姜太公到任后,首先平定了居于东海之滨的莱夷之犯,然后采取因地制宜、因势利导的办法,大力振兴当地的工商业,使当地的渔业、盐业得到空前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,吸引了大批外地人主动投奔齐国,使齐国迅速成长为一个人口大国、经济强国。


  姜子牙的贡献与影响


  综观姜子牙一生,他的过人之处:一是高瞻远瞩,智慧超人,善于把握时机出奇制胜;二是注重加强指挥部建设,优化尖端人才的科学配置,提高决策水平和指挥艺术;三是大胆改革战斗单位的编组和训练方法,提高战斗效能;四是改革土地管理办法,建立井田制,废除以河流、高岗等自然实体为边界的土地开发模式经济;五是重农活商、农商并举,善于开发地方资源优势,发展市场经济;六是注重以德施政,并首倡“天下非一个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”的民本思想;七是功高不居,始终对周朝忠贞不二。



  由于姜子牙的卓越贡献和高尚的道德情操,历代帝王贤哲都对他崇拜有加,以至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四次对姜子牙的“封圣”运动。一是周文王初遇姜子牙于渭水时曾说:“自我先君太公曰‘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’,子真是耶?我太公望子久矣。”二是战国时孟子在论述圣人事业的继承上曾说:“若文王则闻而知之。由文王至孔子,五百有余岁,若太公望、散宜生则见而知之;若孔子,则闻而知之。由孔子而来至于今,百有余岁,去圣人之世此其未远也……然而无有呼尔。”孟子之说,把姜子牙的圣人地位大大推进了一步。司马迁在《齐太公世家》中则说:“此太公之圣建国本,桓公之盛修善政,以诸侯会盟称伯,不宜宜乎?”至盛唐时期,历代李姓帝王更是对姜子牙推崇备至,乃至通令全国建太公庙,“以张良配飨,选古名将,以备十哲,以二、八月致祭,如孔子之礼”。因而,姜圣人的祭庙遍布全国,姜子牙的出生地等各种传说也在九州大地广为流传。至明代,小说家许仲琳集民间传说之大成,撰成著名神话小说《封神榜》,把姜子牙塑造成无所不能、法力无边的封神之神、众神之首,使姜子牙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。以至有“姜太公在此,诸神退位”等口头禅。当然,《封神榜》的许多故事皆小说家演义而成,不可当历史去看。


  伯夷之吕在新蔡


  宋朝欧阳修所修《新唐书,宰相世系表》云:“吕者膂也,谓能为股肱心膂也。其地蔡州新蔡是也,历夏、商世有国土,至周穆王,吕侯入为司寇,宣王世改吕为甫。春秋时为强国所并,其地为蔡平侯所居。”宋时的蔡州,在今汝南。宋·郑樵《通志》亦载:“吕氏,姜姓侯爵,炎帝之后也。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,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,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,历夏商不坠。至周穆王吕侯入为司冠,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。然吕、甫相近,未必改也,故有甫氏出焉。吕望相武王,吕姜为卫庄公妃,其时吕国犹存故也。吕望封齐之后,本国微弱,为宋所并,故宋有吕封人乐惧、吕封人华豹。”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:“新蔡县有大吕亭。晋《诸山记》曰:故吕侯国。《水经注》:青坡东对大吕亭,西对小吕亭,故称此大。”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二百六十八云:“大吕亭,在新蔡县东。”清·阿思哈《续河南通志》卷四:“新蔡县(唐虞夏商周》古吕国也。[周]春秋蔡平侯徙都于此,以非旧都,故称新蔡。”清《汝宁府志》卷二:“新蔡县城,古吕国城,即春秋蔡平侯迁国时新建。”清·《新蔡县志》:“唐尧时,伯夷佐禹治水有功,封吕国侯,即《书经》所谓伯夷降典者也。至周穆王作吕刑者乃其后人。宣王以后,改称甫侯。”


  由此可见,吕首先是伯夷的荣誉称号,然后才作为他封地的国号。即禹对伯夷先封为吕侯,然后才将其地封为吕国,不是先置吕国,后封吕侯。因而,伯夷是吕国、吕氏的肇创者。在伯夷受封前,既没有吕侯,也没有吕国。而伯夷之吕,就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新蔡县,地域南北约100里,东西约120里,合于古代诸侯五爵三级分封制之“公侯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”的规定。今安徽省临泉县杨桥——滑集一线以西的鲖城、姜寨、瓦店、吕寨、艾亭、土坡等乡镇,当时均属吕侯国界。


  吕都位于今新蔡县城古吕镇。公元前529年,蔡平侯迁都于此,为别旧都(上蔡),改称新蔡。公元前493年蔡国东迁州来(今安徽省凤台县下蔡镇),其地归楚,为新蔡邑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三年(公元前224年),新蔡沦入秦地,置新蔡县。东魏武定七年至北齐天宝六年(公元549—555年),蔡州首置新蔡县,故新蔡别称蔡州。其后,蔡州移治汝南。今蔡平侯在吕城基础上重修的春秋故城遗址犹在,面积是明、清县城的4.2倍。



 至于姜子牙在新蔡(古吕国)出生地的具体位置,明万历年间初修的《新蔡县志》记载:“姜子牙为吕侯之后,故有姜寨,今属颍州,半属新蔡。”姜寨是新蔡县北的一大集镇,“姜寨春耕”是新蔡古志中的八景之一。明人曹琏《咏新蔡》诗中有“官津日晚人争渡,姜寨春和鸟乱鸣”之句(官津,今名关津,即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,使子路问津处)。直到明朝中叶,姜寨镇才部分划归颍州(原属阜阳县,今属临泉县)。姜寨集位于涎河北岸,现为姜寨镇政府所在地,至今尚有姜子牙少年垂钓台遗址,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节目《姜公背姜婆》,即发源于此地。1958年姜寨人清理涎河时,曾出土一块汉代石碑,上书“姜尚故里”四个大字。此碑当时运至临泉县政府保存,“文革”后不知去向。但这里的人民代代相传,都说姜子牙是姜寨人。因此,近年出版的《中国县市概况》、《安徽人物大辞典》均载:“姜尚,临泉县姜寨人。”安徽名人馆还塑有姜子牙像。而现在的“临泉县姜寨人”,就是过去的“新蔡姜寨人”。
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